胆囊切除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便秘者,虽然不如前述人群得肠癌的风险大,但根据资料研究显示,他们得肠癌的机会比普通人群要大。
据最新统计: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万~16万人,20年来发病率平均每年递增2%。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大肠癌呢?
1、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症状的人群。我国大肠癌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苏浙沪三地是最高发区。
2、结肠息肉患者,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其本身就是癌前病变,有接近80%的大肠癌是经过腺瘤性息肉转变来的。因此,有肠息肉的患者,一要及时切除息肉,二是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大肠长期受慢性炎症的刺激而恶变成癌。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重视,不仅积极治疗争取尽快治愈,而且对于经久不愈者或反复复发的病例,可能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这个“定时炸弹”。
4、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这里主要指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的、患病年龄在50岁以下者,其后代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风险概率比普通人群高接近20倍。建议进行定期结肠镜检查以及与肠癌相关的肿瘤指标检测。
5、本人得过恶性肿瘤者,尤其是已经患过肠癌的人群,其再患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约高10倍。这里特别提醒曾经患宫颈癌、使用放射性局部治疗的女性,患直肠癌的机会就增加了。建议这些人除了在肿瘤手术后的5年内进行正规的随访外,5年过后更要注意定期检查和随访。
还有一类人群就是来自血吸虫疫区、患有血吸虫病的患者,由于死的血吸虫卵沉积在大肠黏膜,经刺激会造成癌变。
温馨提醒:建议上述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去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一般1~2年做肠镜检查1次,这样有利于发现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和早期癌,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专家推荐:刘洪伟
刘洪伟,男,46岁,汉族,于1992年毕业于湖北老河口卫生学校,从事外科肛肠专业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肛肠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能过准确诊断检查与治疗,对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瘙痒、便秘、结直肠癌、直肠脱垂、直肠息肉、尖锐湿疣、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可以根据不同病情选用准确无痛、微创、高效的检查治疗或手术方式。
从医感言:当好仁医,把自己当作病人,把希望留给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