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02日 02:15    编辑:fashion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pdf全文 综合论文 在线文...

张丽颖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镇痛、卧床休息、吸氧、钙离子拮抗剂、抗心律失常等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实验组为2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该病既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猝死,同时病情也可逆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1]。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本院选取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氯吡格雷,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57.6±3.3)岁,患病时间在4个月~20年之间,平均(5.6±3.4)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5~77岁之间,平均(56.9±3.5)岁,患病时间在5个月~18年之间,平均(4.9±4.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做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均予以卧床休息、氧气吸入,应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纠正心律失常、扩张冠脉,应用阿司匹林,以抗血小板聚集,同时予以血糖及血压控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首次应用剂量为300mg,第2天开始,每次口服75mg,每日1次,持续服用4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2个月。

1.3 疗效评价

参考《内科学》中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标准,将疗效分为3级:治疗4周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2次/周者为治愈;治疗4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为好转;治疗4周后,临床心绞痛症状无改善或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 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详见表1。从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变化,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其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大疾病[2]。UAP(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临床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避免UAP发展为心肌梗死,降低患者猝死率。据相关研究显示[3],UAP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导致血小板释放、聚集、黏附,激活了凝血系统,而使血管腔内形成非完全阻塞型血栓。临床上对UAP治疗不当,就可导致血栓完全阻塞冠脉,从而引起心肌梗死、猝死。国外文献报道称[4]: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基本上都为白色的非闭塞性血栓,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中,则发现冠脉内的血栓均为红色的闭塞性血栓,表明UAP由血小板介导,AMI由纤维素介导,所以在UAP的临床治疗中,抗血小板聚集是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镇痛、卧床休息、吸氧、钙离子拮抗剂、抗心律失常等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实验组为2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该病既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猝死,同时病情也可逆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1]。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本院选取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氯吡格雷,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57.6±3.3)岁,患病时间在4个月~20年之间,平均(5.6±3.4)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5~77岁之间,平均(56.9±3.5)岁,患病时间在5个月~18年之间,平均(4.9±4.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做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均予以卧床休息、氧气吸入,应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纠正心律失常、扩张冠脉,应用阿司匹林,以抗血小板聚集,同时予以血糖及血压控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首次应用剂量为300mg,第2天开始,每次口服75mg,每日1次,持续服用4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2个月。

1.3 疗效评价

参考《内科学》中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标准,将疗效分为3级:治疗4周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2次/周者为治愈;治疗4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为好转;治疗4周后,临床心绞痛症状无改善或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 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详见表1。从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变化,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其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大疾病[2]。UAP(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临床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避免UAP发展为心肌梗死,降低患者猝死率。据相关研究显示[3],UAP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导致血小板释放、聚集、黏附,激活了凝血系统,而使血管腔内形成非完全阻塞型血栓。临床上对UAP治疗不当,就可导致血栓完全阻塞冠脉,从而引起心肌梗死、猝死。国外文献报道称[4]: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基本上都为白色的非闭塞性血栓,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中,则发现冠脉内的血栓均为红色的闭塞性血栓,表明UAP由血小板介导,AMI由纤维素介导,所以在UAP的临床治疗中,抗血小板聚集是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镇痛、卧床休息、吸氧、钙离子拮抗剂、抗心律失常等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实验组为2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该病既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猝死,同时病情也可逆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1]。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本院选取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氯吡格雷,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57.6±3.3)岁,患病时间在4个月~20年之间,平均(5.6±3.4)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5~77岁之间,平均(56.9±3.5)岁,患病时间在5个月~18年之间,平均(4.9±4.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做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均予以卧床休息、氧气吸入,应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纠正心律失常、扩张冠脉,应用阿司匹林,以抗血小板聚集,同时予以血糖及血压控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首次应用剂量为300mg,第2天开始,每次口服75mg,每日1次,持续服用4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2个月。

1.3 疗效评价

参考《内科学》中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标准,将疗效分为3级:治疗4周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2次/周者为治愈;治疗4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为好转;治疗4周后,临床心绞痛症状无改善或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 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详见表1。从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变化,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其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大疾病[2]。UAP(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临床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避免UAP发展为心肌梗死,降低患者猝死率。据相关研究显示[3],UAP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导致血小板释放、聚集、黏附,激活了凝血系统,而使血管腔内形成非完全阻塞型血栓。临床上对UAP治疗不当,就可导致血栓完全阻塞冠脉,从而引起心肌梗死、猝死。国外文献报道称[4]: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基本上都为白色的非闭塞性血栓,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中,则发现冠脉内的血栓均为红色的闭塞性血栓,表明UAP由血小板介导,AMI由纤维素介导,所以在UAP的临床治疗中,抗血小板聚集是关键。

心绞痛 患者 实验组
FASHION GUIDE
  • 潮色跃动多彩夏日 轻启都市生活美学 丞磊携手福建首家FILA ICONA东百中心旗舰店焕新启幕
    潮色跃动多彩夏日 轻启都市生活美学 丞磊携手福建首家FILA ICONA东百中心旗舰店焕新启幕
    意大利百年运动时尚品牌FILA于福州东百中心盛大启幕福建首家FILA ICONA旗舰店。开业当日,演员丞磊化身一日店长惊喜空降,与消..
  • 路易威登推出全新升级Mon Monogram个性化订制服务
    路易威登推出全新升级Mon Monogram个性化订制服务
    根植于品牌传承已久的旅行艺术,针对帆布产品的个性化订制服务贯穿路易威登的发展历史。路易威登的个性化订制服务可追溯至品牌..
  • 超凡闪耀 粉我所“A.I.” ghd未来之境限量系列全新上市
    超凡闪耀 粉我所“A.I.” ghd未来之境限量系列全新上市
    英国专业奢华美发造型品牌ghd全新推出2025未来之境限量系列chronos钻光版高精智能造型夹以及duet style干湿两用吹风造型夹,均..
  • 最新

    lv